4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縣縣委書記李雙會主持召開臨縣縣委常委會會議,研究討論《法治臨縣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工作方案》,聽取2023年第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安全生產、社會穩定、意識形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匯報。
會議指出,法治建設對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重點環節,支持公正司法,凝聚工作合力,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會議強調,全縣上下要堅定信念、咬定目標,采取有力措施,補短板挖潛力、強弱項增動能,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一要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強化指標調度研判,對照目標要求,對照項目清單,對照問題不足,全面查漏補缺,狠抓工作落實。二要強化重點項目建設。緊緊圍繞“項目建設年”活動,前期項目要抓好手續辦理,加快推動未開工項目在二季度開工建設。在建項目要搶抓當前黃金施工期,科學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三要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最大限度調動單位和個人招商引資積極性、主動性,以商招商,以企引企,著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會議強調,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之弦,堅決杜絕麻痹思想,真正做到保安全、促發展。一要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嚴格落實黨政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全員安全責任,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清單》任務,切實做到知責履責盡責。二要狠抓安全生產隱患整治。聚焦重點領域,緊盯重點行業,持續引深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列出清單、閉環管理、一抓到底。三要狠抓應急處置工作。行業分管領導、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生產經營單位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標準規范要求,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專兼職救援隊伍,加強從業人員應急培訓,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會議強調,要以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和警惕性,帶頭落實工作責任,共同維護全縣社會大局安全穩定。一要思想認識再提高。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統籌發展與安全,對涉及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敏感事件要及時研判、及時處置。二要工作責任再壓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履行好維護穩定第一責任,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要求,從嚴落實工作責任。三要工作舉措再強化。持續強化重大風險防控、社會治安防控和信訪案件化解,緊盯重要節點、重要領域,聚焦重點人群、重點部位,全面排查梳理潛在風險隱患。從嚴落實“一案雙查”制度,嚴肅信訪工作紀律,確保全縣政治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會議強調,各級黨組織必須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意識形態領域專項巡視為契機,舉一反三、深刻反思、強化舉措,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增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二要進一步樹牢底線思維。精準分析研判我縣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細化措施補短板,凝聚合力強弱項,進一步健全防范化解、分析研判和輿情引導制度,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安全。三要進一步做好輿情處置。加強各類平臺陣地監督管理,不斷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要提升輿情處置技術水平和人員配備,不斷增強自身網絡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四要進一步鞏固創城成果。堅持創建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在深化移風易俗、城鄉環境整治、交通秩序整頓、群眾素質提升等方面,增強工作合力、梳理存在問題、研究解決辦法,著力健全完善創建工作長效機制,把文明城市創建不斷引向深入。
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各盡其職、密切配合,營造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一要抓好環保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黃河流域臨縣段干支流生態修復系統治理和湫水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進度,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狠抓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養殖污染治理,確保磧口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二要抓好環保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貫通落實好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環保督察行動,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形成震懾,加快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的美麗臨縣。三要抓好環保問題整改。聚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及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強化工作舉措,逐項對賬銷號,高質量完成整改工作。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